搜 索
这群美国人翻山越岭来到衢州,只为说一句“谢谢”…
2024-04-22 09:27:54   来源:中新浙里

  有一种传奇般的友谊,于战火硝烟中勾连起彼此命运,历经岁月洗礼依旧打动人心。

  大洋此岸,中国衢州,深山中淳朴大义的中国村民,记叙着82年前荡气回肠的生死营救;大洋彼岸,美国休斯敦和芝加哥,二战期间杜立特行动飞行员的后人们,多年来始终牵挂着衢州那片铭刻祖辈友情与热血的土地。

  今天,我们迎来了“杜立特行动”82周年的纪念日。让我们一起回溯到1942年,去见证这段以战火淬炼、以鲜血缔结的深厚友谊。

  从天而降的“怪人”是敌还是友?

  二战期间,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决定空袭日本本土。1942年4月18日,美军派出“杜立特突袭者”轰炸日本东京等五个城市。返航时,机组成员因燃油耗尽等原因弃机跳伞或迫降,中国军民随后展开营救,成就中美友谊佳话。

  当天正午时分,杜立特率1号机正午在东京投下燃烧弹,16架战机30秒内空袭了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的战略目标。

Image

  1942年4月18日,美国航空母舰甲板上B-25解放式轰炸机起飞轰炸东京工业区域,此为日本首次受盟军之进攻。图源:新华社

  完成轰炸目标返航时,由于漆黑的夜幕和糟糕的天气,机组成员弄不清机场方位,在燃油耗尽的情况下只能弃机跳伞或迫降。其中,有15架飞机在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坠落或迫降。当时,中国军民对参与杜立特行动的飞行员展开大营救,共有64名美国飞行员被营救及安全撤离,其中有51人集中在衢州。

  得知这些“从天而降”的外国人是来“打日本人的”,善良的衢州百姓便赴汤蹈火,积极寻找、掩护、转送和救助美国飞行员,用双肩和人力从崇山峻岭中背下困乏饥饿的美国飞行员,拿出珍贵的食物款待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大洋彼岸的勇士们保驾护航。在这之后,美军队员继续奔赴反法西斯战场。

  然而,正因为中国军民对美军的奋勇救助,日军屠杀了25万中国平民,尤其是浙赣两省为此付出重大伤亡。其中,在杜立特行动后的一个月内,衢州机场遭受轰炸达59次。

  日军报复性地发动浙赣战役,实施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多次在衢州施放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如今,再念及血与火铸造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依然令人久久难以平静。

  传承“血与火铸造”的友谊

  曾有研究者这样说:一旦离开那些重情重义的中国人民,被誉为二战传奇的杜立特行动,或许只能沦为一场失败的冒险。

  中国民众为何不顾生死奔赴营救?

  因为曾经遭受欺凌和战争苦难的经历,让中国人民更加珍视生命、渴望和平。这些敢于牺牲自己、平凡善良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来自异国的勇士提供人道主义坚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Image

  位于衢州江山的中美联手抗日纪念馆,主要陈列江山民众营救杜立特轰炸机中队飞行员事迹。图源:浙江宣传

  经此一役,杜立特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晋升为将军,见证了日本投降。功勋卓越的他,从未忘记中国人民的友谊,25万人的牺牲,战火燃烧的浙赣大地。

  二战结束后,杜立特轰炸机中队的飞行员们成立了“杜立特轰炸机队协会”,每年4月18日,他们及其后代都会进行纪念活动——铭记当年冒死营救过他们的中国救命恩人。

  1990年,老兵亨利·波特等组成的考察团回访浙江。所到之处,他们都会送上一枚写有中文“多谢”的纪念铜牌。而上面镌刻着的,是44名健在杜立特老兵的签名。

  1994年10月17日,衢州市和美国雷德温市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两市结好以来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质性交流。

Image

  7号机组成员行动前合影,右边第一位是 大卫·撒切尔的父亲。图源:衢州发布

  2015年9月,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主席、“杜立特突袭行动”美军飞行员大卫·撒切尔之子杰夫·撒切尔沿着父亲当年的足迹访问了浙江宁波、台州、衢州三地,在衢州参观了相关旧址和史料。

  回国后,杰夫·撒切尔给衢州市外侨办写信,提出建立杜立特行动永久纪念馆的设想,以传承中美友谊,促进双方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Image

  杜立特行动纪念馆。董易鑫 摄

  经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衢州终于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座全景式展现杜立特行动主题的纪念馆,这一成果不仅得到了杜立特突袭者协会的认可,还获得了杜立特子女协会的双重认证。

  2018年10月24日至28日,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一行24人,远渡重洋,前来衢州参加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开馆仪式,赓续友谊。10月25日,杜立特行动纪念馆正式开馆,成为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者。

  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内,有近200件与“杜立特突袭者”相关的珍贵文物和原件,其中不少是衢州当地民间文史爱好者无偿捐献,大部分都是首次面世。

Image

  杜立特突袭者奥祖克的女儿正在查看老父亲当年的照片。王飞 摄

  穿越太平洋的友谊历久弥新,杜立特行动队员的子女们眼含热泪。3号机领航员杜立特突袭者奥祖克的女儿苏珊·奥祖克跪在一幅照片前,她由衷地感叹,伸出援手的中国人民,也是二战的英雄!不远处,杜立特将军塑像,静静凝视着这些前来参观的后辈。

Image

  杜立特将军塑像,静静凝视着这些前来参观的后辈。图源:衢州发布

  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成员、杜立特突袭9号机机组成员格里芬的儿子,还把父亲珍藏了一生的“血幅”等文物,无偿提供给纪念馆展出。他希望两国人民能够永远铭记那段战火中凝结的友谊,携手面向未来。

  今天,在浙江,很多地方也都修建了杜立特行动纪念馆,人们在凝视历史的同时,也领悟出更为深刻的时代启示:守望相助,共克时艰,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人类一定能抵达光明的彼岸。

  岁月不败的两国情谊

  历史不会被波涛吞噬,也不会随岁月流逝。友谊的种子,同样也在中国生根发芽。

  走进衢州二中,一棵中美友人2015年9月共同栽种的“友谊树”枝繁叶茂,树边石碑上镌刻着面向未来的寄语——“续‘杜立特突袭’传奇,谱中美友谊新篇章”。

  “今年,杜立特行动已经过去82年了,杜立特行动的后半篇文章应该由我们来做,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我的理解是,这个未来的希望就是青年学生。”衢州二中原校长潘志强说,2016年以来,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在衢州二中设立奖学金并围绕“杜立特突袭行动”组织英文征文比赛,在青年学生心中播下热爱和平的种子。

Image

  衢州二中校园里有关杜立特行动的纪念石碑。图源:新华国际头条

Image
Image

  衢州第二中学2021届学生毛斯慧获奖征文。图源:潮新闻

  今年4月17日至4月19日,“让血与火铸造的友谊代代相传”——纪念杜立特行动大救援82周年中美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在衢州举行。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成员和杜立特行动救援者后裔等参加活动,延续先辈们用血与火铸造的“杜立特”之约。

Image

  4月16日,“杜立特行动”威尔德降落点标识落成仪式在江山市大桥镇芳源村举行,飞行员后代参与现场揭幕。 余晓展 摄

  4月16日下午,杜立特行动威尔德降落点标识在江山市大桥镇芳源村落成。在标注着“东经118°41′ 北纬28°69′”的“降落伞”造型标识前,威尔德的两位外孙威廉·罗斯·康特伯格、乔治·邓肯·康特伯格,和救助者毛光孝之子毛洪根等共同举杯,纪念延续82年的友谊。

  4月17日上午,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苏珊·奥祖克再次来到衢州江山市张村乡的大山深处,重访位于“小南坑口3号”的夯土房。82年前,村民廖诗原一家曾在这里悉心照顾她的父亲。2018年,她捐赠了1.5万美元修缮了这座老屋。

Image

  4月17日,在浙江衢州江山市廖家老宅,美国飞行员查尔斯··奥祖克的女儿、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代表苏珊·奥祖克(右)与救助者廖诗原之子廖明发(左)相拥。董易鑫 摄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最终沉淀下来的总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从历史走进现实,又向未来延展,这份“血与火铸造的友谊”,必将深植中美人民记忆,成为推动两国友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编辑:孙妮亚]